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近日持续引发关注,事态逐渐升级。8月2日,网络上曝光了一则更为劲爆的内幕消息。
据美国福特基金会官网显示,武汉大学曾接受该基金会的资助,用于开发和推广性别与法律相关的教科书及课程。这一合作历史可追溯到2009年。
2009年,福特基金会资助武大开发性别与法律教科书和课程,项目持续到2012年,资助金额几万美元。
展开剩余70%该项目以“学术交流”为定位,旨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推动性别平等的法治建设,并已按规定向上级部门进行了报备。
然而,网友们进一步翻查福特基金会2024-2025年的最新数据发现,该基金会对华总投入高达1754万美元,覆盖了61个项目、涉及55个组织,其中境内组织就有25个。
作为重点合作高校,武汉大学在教育类资金中占比高达15%-20%,年均约200-300万美元,主要用于法学、性别研究、司法公正等领域的课题,还曾参与西南高校贫困生能力提升项目。
其实福特基金会不是普通机构,它是美国老牌私人基金会,成立于1936年,一直致力于资助性别平等、人权、司法改革等领域。早在20世纪80年代,该基金会就开始资助中国的妇女研究项目。而武汉大学的法学院和性别研究中心在国内名列前茅,因此成为合作的重点对象。
然而,网友们对此表示担忧。他们认为,文科项目与理科项目不同,难以用“硬指标”来衡量,容易掺杂意识形态因素。例如,性别与法律课程如果过度强调西方的“性别理论”,而忽视中华传统文化中“男女有别但平等”的理念,可能会让学生形成片面的认知。此外,武汉大学的文科生毕业后多进入司法、行政、教育部门工作,网友们担心所学内容会对他们的未来决策产生影响。
比如,这次事件中,武大学生的表现就令人担忧。什么“不想读可以滚”“既来之则安之”,这种意识形态,完全失去了青年人的正义感和血性。
如今,武汉大学或许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可能从未料到,福特基金会官网上的资助记录会被网友翻出。虽然这笔资助金额不大,但用于开发性别与法律教材课程,却引发了如此大的风波。
原本这件事可能早已被遗忘,但眼下肖某某的处分未撤、杨某某的论文疑云未散、校友捐款停止、评论区关闭,使得这一事件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有人将十几年前的资助清单与现在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认为学术项目接受国际资金并不稀奇,但时间点却过于巧合。
学术合作本该清清白白,资助明细若总被翻旧账,舆情风暴就难有宁日。
归根结底,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源于武汉大学在处理诬陷男生性骚扰事件时的武断态度。如果当时能够妥善处理或及时道歉,或许现在的舆论走向会截然不同。
对于这一事件,你有何看法呢?
免责声明:本文中的所有信息、观点和素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媒体的立场和观点。我们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或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若您认为本文侵犯了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务必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发布于:河南省凯狮优配-公司配资-证券杠杆-场外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